Abstract
這個計劃源於我們之間的一次討論,香港寫作不斷演變的特色,以及 2023 年 10 月香港與散居海外的香港人之間的連續性。
在這些經同業評審的文章、翻譯和反思性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對居住在香港的人,以及因各自不同原因離開香港的人有多重要。此外,我們也發現在散居的背景下,香港的表達如何能產生豐富而有意義的內容、問題,以及關於個人的歸屬感或含矛盾歸屬感的辯論。特別是,粵語流行曲和歌詞的力量在這次最新的批判性研究中得到了深刻的探討。例如,在 Martin Law 的文章中,討論了 RubberBand 和 C Allstar 等樂團以及歌手 Joey Sham 的粵語流行曲歌詞中的現實主義。我們應如何(重新)評估香港移民獨有的散居定義與必要性?與此同時,在陳潔麗和郭建生合寫的文章中,我們從張敬軒和林志炫的粵語流行曲歌詞中,重新發現香港人離開城市後的想像空間和複雜情感。事實上,許多在香港創作的作品,現在都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演出、觀賞或閱讀。香港英國電影節是另一個最佳例子。Siu 和 Wong 的文章「(Re)presenting Diaspora: A Case Study of Hong Kong Film Festival UK」揭示了香港電影節英國分會(HKFFUK)如何在 2020 年代初的壓制措施和沉悶氣氛的背景下成立,以及電影節如何反映散居海外人士的想法,將其作為電影節第二屆的主題。Siu 和 Wong的文章將電影節視為「談判散居海外的香港身份」的場所。
在這些經同業評審的文章、翻譯和反思性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對居住在香港的人,以及因各自不同原因離開香港的人有多重要。此外,我們也發現在散居的背景下,香港的表達如何能產生豐富而有意義的內容、問題,以及關於個人的歸屬感或含矛盾歸屬感的辯論。特別是,粵語流行曲和歌詞的力量在這次最新的批判性研究中得到了深刻的探討。例如,在 Martin Law 的文章中,討論了 RubberBand 和 C Allstar 等樂團以及歌手 Joey Sham 的粵語流行曲歌詞中的現實主義。我們應如何(重新)評估香港移民獨有的散居定義與必要性?與此同時,在陳潔麗和郭建生合寫的文章中,我們從張敬軒和林志炫的粵語流行曲歌詞中,重新發現香港人離開城市後的想像空間和複雜情感。事實上,許多在香港創作的作品,現在都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演出、觀賞或閱讀。香港英國電影節是另一個最佳例子。Siu 和 Wong 的文章「(Re)presenting Diaspora: A Case Study of Hong Kong Film Festival UK」揭示了香港電影節英國分會(HKFFUK)如何在 2020 年代初的壓制措施和沉悶氣氛的背景下成立,以及電影節如何反映散居海外人士的想法,將其作為電影節第二屆的主題。Siu 和 Wong的文章將電影節視為「談判散居海外的香港身份」的場所。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contribution | Editorial: Reading & Writing Global Hong Kong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Number of pages | 3 |
Journal | Transtext(e)s Transcultures 跨文本跨文化 |
Issue number | 18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4 Dec 2024 |
Keywords
- 香港
- 中國
- 書面語
- 粵語
- 語文
- 文學
- 詩歌
- 粵語歌曲